玻璃鋼彩繪長頸鹿,公園動物雕塑
長頸鹿進入中國是在600年前中國明代的鄭和遠航世界,史有定論的遠達非洲。明永樂十二年(公元1414年)九月二十日,鄭和手下的楊敏帶回榜葛剌國(今孟加拉)新國王賽弗丁進貢的一只長頸鹿,明朝舉國上下為之喧騰。當時的景象就如同沈度的頌詩所形容的臣民集觀,欣喜倍萬,有詩贊曰:西南之諏,大海之滸,實生麒麟,身高五丈,麋身馬蹄,肉角黦黦,文采焜耀,紅云紫霧,趾不踐物,游必擇土,舒舒徐徐,動循矩度,聆其和嗚,音協鐘呂,仁哉茲獸,曠古一遇,照其神靈,登于天府。
因為長頸鹿的形態、習性與中國古籍中描述的麒麟太過吻合,進一步了解后更發現長頸鹿的原產地在東非一帶,當地的索馬里語稱之為基林(Giri),發音與麒麟非常相近,使得中國人確信長頸鹿就是麒麟。于是鄭和的船隊第四次下西洋前往西亞后,繞過阿拉伯半島,首航東非,到了長頸鹿的故鄉!睹魇贰酚涊d,正統三年(公元1438年)榜葛剌國又進貢過一次麒麟。不產長頸鹿的南亞榜葛剌為何能屢屢進貢?史學研究者認為,這和當時的國際形勢、海上貿易有關。在地理大發現之前,阿拉伯人控制了東西方海上貿易。他們的單桅三角帆帆船除了載運一般貨物,還將阿拉伯半島和索馬里的馬匹輸往印度,甚至將緬甸和斯里蘭卡的大象運往印度。單桅三角帆帆船既然能夠載運馬匹和大象,阿拉伯人把長頸鹿從其部分占據的東非載運到同樣信奉伊斯蘭教的榜葛剌當然不成問題。時至今日,日語及韓語仍將長頸鹿稱作麒麟,臺語也將長頸鹿稱作麒麟鹿。
在我們身邊也有很多玻璃鋼長頸鹿,它們裝飾著環境,同時帶來了無限的樂趣,這些玻璃鋼長頸鹿寓意純真吉祥安定。
|
友情提示:
信息由用戶自行發布,采用請謹慎,我們鼓勵您當面交易。如有不符合法規或造成侵權,請及時通知本站更正或刪除,具體聯系方式見頁面底部聯系我們。名站在線只為傳遞信息,我們不做任何雙方證明,也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信息轉載,請標明來源于www.qqaqqw.com ,謝謝。 |
當前頁在本站[名站在線]7天內點擊次數(點擊次數為零的日期不顯示): |
信息評估: |
(還沒有網友對該信息作出評估,你想為該信息提供第一個評估嗎?) |
|
|
|